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VISCOSE
Jeppe Ugelvig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每筆訂單限購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《Viscose Journal》是一本於2021年在紐約與哥本哈根兩地創刊的時尚評論雜誌。
總編輯為時尚與藝術學者、策展人耶佩・烏格維格(Jeppe Ugelvig)。本刊每期皆聚焦一項特定主題,以不定期形式發行,並在每一期採用不同書籍形式,藉由跨越類別的思維挑戰,拓展時尚研究、創作與批評的可能性。它拒絕隔離各領域、產業與地理位置之間的對話,而是向全球關心時尚的知識性社群發聲。雜誌透過與研究機構與美術館合作進行研究,不依賴廣告收入而持續出版。
第3期為與總部設於倫敦的作家暨導演張卓(Cheuk Ng)共同編輯,設計由上海的「ecocatcher」擔綱。
本期試圖解構「Asias(亞洲)」的概念,特別著眼於「Asias」這個複數型詞所隱含的可能性,深入探討全球時尚供應鏈中各個層級的結構,從生產者到消費者,關注所有可能自認為「亞洲人」的多孔性社群。
來自十多個國家的投稿者,以及遍布世界的離散族群(diaspora)參與其中。
本期焦點放在南中國海周邊地區,挑戰「亞洲」作為單一觀念、形象與地理位置的想像,並揭示一系列在象徵、經濟、社會與政治上被運用的「亞洲」形象。
這一期的出版立場堅定,並基於自覺的多元主義。
它並不意圖給出單一解答,而是呈現關於起源、社群、擁有權、象徵、挪用與離散等始終處於不穩定狀態的議題之創造性回應,探索這些議題如何在風險與刺激交錯的情境中,以風格化的形式互相交會。
「《Viscose Journal》是2021年創刊的時尚評論雜誌。我會知道這本雜誌,是因為住在香港的好朋友 Cheuk Ng 擔任了他們的編輯助理。Cheuk 和我在同一時期都在倫敦唸大學,畢業後我們各自回到家鄉發展,所以我特別好奇他現在在做什麼樣的工作。
當雜誌寄到我手中時,我首先被那獨特的封面設計震撼到了——像一只有光澤的鱷魚皮手提包。外觀雖可愛,但翻開內頁卻不是以視覺為主的內容,而是密密麻麻、由各領域作者撰寫的文章。我一邊讀,一邊意識到自己以前從沒真正接觸過所謂『時尚批評』。
我一直以來比較感興趣的不是時尚本身,而是它與藝術、文化、次文化、勞動、政治與科技之間的連結與交互作用。更進一步說,我認為時尚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全球資本主義社會。現在市面上的時尚文字大多是為了行銷目的而出版的,把讀者當成消費者,成了消費文化的奴隸。而《Viscose Journal》不受這種模式限制,它提供了一個空間,從多種角度去思考時尚在社會中的角色,與時尚如何建構出美的概念。
雜誌名稱「Viscose」來自人造絲這種常見又多功能的布料;象徵這本雜誌以時尚為軸,透過評論這個媒介與各種領域產生連結。
最讓我印象深刻的,是創刊號中名為《Buy and Let》的文章。它記錄了作家/音樂人 David Lieske 與時尚設計師 Bakri Baknit 的對談。他們在漢堡的時尚檔案兼展間「RAW-fitting」相遇,並回憶起那段對他們而言意義非凡的時光。這個空間展示了 Martin Margiela 的存貨、Bernhard Willhelm、BLESS、HAKEEM 等實驗性設計師的作品。他們回顧90~00年代時尚的顛覆性,並感嘆這樣流動性的平台已不復存在。
文章中,Bernadette Corporation 的成員 Bernadette Van-Huy 形容90年代末的時尚是『網際網路之前的網際網路』——一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時尚、攝影、建築、音樂、夜店文化等統統連結起來的平台。Helmut Lang 的廣告找來 Richard Prince 拍攝,Hermès 的包被放進泥地中拍照,Anders Edström 拍下穿著破衣的 Ann-Sofie Back。那時,受80年代末經濟蕭條影響,許多藝術家為了生存轉向時尚產業。BLESS、RAW-fitting 等實驗平台因此崛起,改變了「販售服飾」的想像,轉向「販售概念」。
BLESS 至今仍不斷對當代的消費文化與品牌崇拜投下疑問。它推出的外套印上設計師的巨大臉孔,購買的人就像被困在他們的設計陷阱中一樣。時尚這個產業雖然扭曲,卻也充滿一種幽默的魅力,這讓我深受吸引。如今正值20年潮流輪迴週期,我對00年代設計師充滿興趣。當時還沒有網路,因此留下的資料很稀少,而《Viscose Journal》就像是我的一本教科書。」
—— 中島點子 / Tenko Nakajima
本期作者與創作者陣容包括:
Yat Pit、Joni Zhu、Thuy Pham / United Bamboo、胡尹萍、Troi Oi、Sung Tieu、Joyce NG、Asai、Cheuk NG、Xiaopeng Yuan、Feyfey Worldwide、Thuy Linh Nguyen Tu、Strong The、PZ World、Bruno Zhu、Carl Jan Cruz、馬慧蘭、Luke Sylvester Quismundo、Alice Sarmiento、Elaine Wing-Ah Ho、Toton、CFGNY、Philip Huang、Korakrit Arunanondchai、Poppy Wu、Fan Yang、Shanzhai Lyric、Zairong Zhang、Sara Liao、Samuel Gui Yang、VeniceW、Keke Tumbuan、Baby Reni、Ican Harem、Mandy PinkyGurl、Arlette Quynh Anh Tran、Giang.it、Julie Chen、Rui Zhou、Simon Wu、Mara Coson、Syna Chen、Seth Shapiro / American Manufacturing、Evelyn Taocheng Wang。
ISBN: 9772597257006
平裝
264 頁
179 x 372 mm
2022
VISCOSE 出版